曹宏威教授
牛有反芻胃,可以把囫圇吞入肚的食物翻出來再咀嚼;人沒有,吃一條紅蘿蔔,你要咀嚼幾口,就得一次決定,請您想想、答我! 這雖然不是甚麼食品工藝。我們的食物專業課也不教這樣的知識,但是咀嚼也是一門科學! 讓我告訴你,把紅蘿蔔放進咀裡,咬第一口,一分為二,紅蘿蔔就變成兩半。再咬再分,因為其間可能有重疊,所以,未必口口都可以把蘿蔔碎塊倍增,但是,大家可以肯定的,增量接近幾何級數。那麼,到甚麼時候,你的大腦會去電口腔,停止咀嚼!「good」的一聲,把紅蘿蔔碎吞入肚? 我們可以假設兩個極限,不咬不分是下限,但一條紅蘿蔔完整的,任憑你喉嚨多大,也吞不下去,所以這個極限難以到達。另一個極限,是細屑粉末,只要繼續把食物咀嚼,那怕是甚麼的始終越來越碎。所以,有人回答我;咀嚼次數,因人而定,或者因牙齒破碎蘿蔔的效率而定。白髮老翁,沒有牙齒,把蘿蔔放在咀裡,只能像吃糖果那般含著,沒有咀嚼,難以碎細! 我的問題不取巧、要有牙齒,每一咀嚼都成功,近乎一分為二,那麼,何時吞下肚! 我告訴您,見效的方法是:唾涎的黏度和紅蘿蔔碎粉的黏聚狀況也要想一想。如果您把紅蘿蔔磨成粉,讓它風乾,乾粉難以下嚥,萬一走進氣管裡咳個不停。唾涎在這吞嚥的過程扮演了個好角色,它把紅蘿蔔碎粉黏聚成團,有利於吞進肚子裡。 你要知道;粒子太大或太少的蘿蔔碎粉黏力不同,如果你用X-軸作粉碎坐標,Y-軸作成團坐標,它會在一定的粉碎度時黏力劇升!你如果不相信,試一試用唾涎去把兩粒手指頭粗的紅蘿蔔黏起來,看看成不成功! 所以,咀嚼到你的唾涎有足夠力把紅蘿蔔碎屑黏成團使易於吞下肚時,便可適可而止! 這是科學、這是學問。科學分分鐘在您身邊,願大家多思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