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 back ]
環境毒害淺談
 
 
何永成教授
(Prof. W.S. Ho)
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
現任香港中文大學
生物化學系副教授

近日來,不少市民因吃了污染海產或意外吸入不明氣體,導致身體不適甚至感染疾病。家傳戶曉的可推禽流感的毒害以及山埃意外等。兩者均構成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和衛生問題,其影響實在非常嚴重。

環境問題與我們息息相關。別以為我們僥倖未受近日的事件影 響,就掉以輕心。環境繼續受污染,便更多人會受害。每天,我們有逾一百五十萬立方米未經處理的污水排出香港維多利亞港,使沿岸海水排出香港維多利亞港,使沿岸海水都變得污黑,瘀泥囤積香港水域四周,影響海洋生態,細菌污染尤其嚴重。

僥倖地環境毒害的影響因人而異。以食物中毒為例,螄蚶和貝殼類海產,可能含有某程度的污染物,若經過不適當的儲存和烹調,它們體內的毒物例如霍亂菌便會繁瘟。因而產生大量毒素。這些毒素就是活微生物所產生的代謝物。

在人體內,毒素起著抗原作用,身體會產生特異性抗體,以中和其作用。每個人所產生的抗體有異,因而有不同的抵抗力,弱者會呈現不適或中毒的情況。若身體感染過量毒素,產生的抗體不足夠與之抗衡,便會成為急性中毒。嚴重者甚至會有生命危險,但一般受害人,如果搶救及時,經過適當的治療都會康復。

另一方面,長期接觸環境毒素,會導致慢性中毒。帶來的禍害,影響深遠。慢性中毒不易察覺。積眾體內的毒素不會迅速引起生化或生理上的突變。可是一旦察覺得到,受損害的器官或細胞組織已不能回復過來,造成永久性的傷害。若傷及生殖器官,便會造成不育。其中一個例子,是長期飲用含過量重金屬的開水。一般比重高於五的金屬都介定為重金屬,如鎘、鉛、鐵、銅、水銀等。這些金屬化合物的溶解度較小,容易變成沉澱。影響腎臟的功能,導致腎衰竭。這些沉澱亦常見於腦部功能受損,科學文獻報導,很多柏金遜症病人,因腦部囤積鋁化合物,阻礙了腦訊息傳遞,細胞功能逐漸喪失,導致痴呆、行動失調的現象。

每個人對有毒物質的反應不同。其中一個因素涉及我們與生俱 來的基因??蛋白關係(child-parent relationship)。一個染色體或一種遺傳特性以多種形式出現,以致在同一群體中出現不同形態特徵。酵素便是其中一個例子。你我體內同時擁有一樣酵素,但其活性有別。

當我們同時感染有毒物質時抵抗功能各異,受傷害的程度亦不 同。以酒精的新陳代謝為例,酒精需要一種叫做酒精脫氫的酵素參與反應,一般亞洲人對這種酵京的活性功能比西方民族遜色,所以酒量遠不及他們。

慢性中毒經常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。例如吸毒者需要長期倚賴 毒品。『中毒』的過程使到大腦神經受損,初時吸食,頗有新鮮感但五官功能開始異常,有失控的情況。不斷食輕量毒品,便會做成耐受性,耐受性是毒物或通常能引起人體反應的物質的正常效應減低或喪失。人體的生化反應感覺官能也不自覺地下降。慢慢地形成毒素的耐受性。但不是每一種毒素都可以發展成耐受性。毒品耐受性發生於長時間服用之後。為求達到要求的效果,需要增加毒品的劑量,引起賴藥性。要想復原的話,非常困難,需要配合藥物和意志,才可以成功。永久性的損傷,要回復正常健康需要很長的時間。

污染的環境有著各種可怕的毒素。雪卡毒素可從食物鏈中由低 向高轉移,最終受害者便是人類。此毒素是海產魚類所攝食的一種生物鹼,與植物產生的一組不同成分的含氮物質相似,對人體功能有巨大影響。很多生物鹼為重要藥物,例如有止痛和鎮咳作用的嗎啡和可卡因,預防瘧疾的奎寧和用作沙林毒氣解毒所需的阿托品等等。但海藻生產出來的雪卡毒素,若我們不知不覺吃下幾克的話,中樞神經便會受到嚴重影響,特別是味覺失常和四肢乏力。雪卡毒阻礙了膽鹼酯酵素的功能。這種酵素能將膽鹼酯分解成膽鹼與酸性部分的。此酵素能將神經遞質乙 膽鹼分解成膽鹼和乙酸。所有膽鹼功能神經接頭處都有此酵素,目的是將傳導神經脈衝動時釋放的乙膽鹼迅速破壞,使下一個脈衝訊息得以通過。在血液與其他組織中亦有這些酵素存在。雪卡毒影響了這個訊息的傳遞。受害較輕的,視乎吸入的濃度,一般要經上好幾個月才能完全回復過來。但人對雪卡毒素的敏感程度便大得多,微量的接觸已經可以馬上感受到。

不過,食物並非水質污染危害健康的唯一途徑,空氣中浮游粒子所含的小量重金屬和有機化合物,可隨水、塵埃或燃油揮發進入空氣,形成環境污染物危害健康。

對於文明社會而言,環境污染,似乎只是落後地區的事,但事實不然,科學家發現氯化物可干擾荷爾蒙,削弱生殖力;鋁可損害腦功能和組織;鉛可嚴重影響兒童發育和腦神經,三氯乙烯可致白血病等。這些污染物,濃度囤積愈高,其禍害愈大。所以我們應當共同努,為己為人,保持環境衛生,滅少污染物的危害。

 

版權所有,不得翻印及轉載 -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院 < 攀登 > 編輯委員會